会展业资讯|《中国展览指数报告2020》疫情篇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9-11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会展业遭受巨大冲击。《报告》为此专门推出疫情专题篇《拨云现日,守望未来》作为2020年的特别策划。疫情专篇详细描绘了国内会展业从停摆到逐步恢复的相关情况。疫情专篇还尝试“捕捉”疫情期间会展业发生的一些变化,对会展业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展望。这些变化究竟是指明会展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信号,还是应对疫情临时的无奈之举?《报告》将带你回顾及剖析2020年,并一一给出答案。

  疫情初期 市场震荡,政府布控,线上救市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各大展会项目紧急叫停,原本繁荣的春季展会旺季进入真空期。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我国(含港澳台地区)延期举办的展会达714场,宣布取消的展会有22场,另有546场宣布重新排期(含1万平方米以下展览)。

  疫情暴发后,我国会展业停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会展活动取消导致企业收入减少,经营压力变大,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企业生产经营步履维艰。根据统计,疫情期间我国会展企业面临的三大主要困难分别是营业收入减少(占比91.3%)、订单减少(65.2%)和企业防控成本增加(占比52.2%)。

  截至2020年2月3日,仅疫情暴发后的10日之内,多地政府就发布了关于疫情期间大型活动管控措施。会展中心、行业协会自发组织多项线上活动,研判疫情形势与企业自救路径。

  根据中央提出创新展会服务模式的要求,我国会展业因疫情导致线下活动不再接受审批备案的停滞局面被基于新技术理念打造的线上展会形式打破,在广交会确定线上化之前,行业内就开始有所尝试。截至2020年3月,我国(含港澳台地区)已有22个线上展会或具备线上功能的展会对外确认举办,展会平均举办时间为10天,最长的展期达30天。

  破冰阶段 行业回暖,双线会展,市场洗牌

  1、政策推动,展会重启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各省市发布的相关政策共91篇,有23篇会展专项扶持政策,占比25%;另有68篇涉及会展业扶持,占比75%。会展业专项政策以防控型和补贴型为主,防控型政策主要涉及场馆举办展会的防控要求以及举办展会活动各个环节的防控要求;补贴型政策主要涉及扶持会展业发展、推动会展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举办展会活动给与补助三个方向。

  2020年4月30日,湖南汽车展览会暨首届湖南汽车消费节的开幕,犹如春雷惊醒了蛰伏已久的会展业,带来了春天的好消息。二季度伊始,全国展会项目开始陆续恢复,6月第127届“云端”广交会、9月首届服贸会以及11月第二届进博会的接连成功举办,不仅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扩大开放、努力维护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的坚定决心,也极大振奋了社会各产业复工复产的信心。会展业也迎来了疫情初步稳定后的一轮报复式增长,2020年下半年有5个月的展览数量实现了对2019年的反超,一改上半年的低迷状态。

  2、双线搭台,积极应对

  疫情期间,实体展会取消和延期促使会展企业加快将目光转向线上办展。但目前线上展会的组织还面临较多问题,盈利模式也未成型。尽管理论上,线上模式能够在疫情期间实现跨空间、跨地区、无接触的买家卖家匹配,但国内会展企业并不能完全实现线下到线上的快速转变,更多采用结合方式,实现展会部分功能的线上化。

  据统计,2020年将展览全部转移至线上的展会有92个,其中部分展会保留有线下的论坛或会议活动。有1464场展会仍然选择了线下举办,其中30.2%的展会选择了双线办展模式,其余仍然选择了全线下展览模式。双线办展的手段包括会议论坛线上直播、搭建云展厅平台、直播带货等。

  3、需求压缩,市场洗牌

  2020年的展会市场在下半年逐渐回暖,展会项目的集中回归,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展会市场的竞合与洗牌。虽然大部分展会在疫情期间都缩小了办展规模,但2020年我国展会的平均面积不降反升,从侧面反映疫情倒逼了展会市场化的优胜劣汰。一方面,由于疫情的限制,部分规模小、招展困难、造血不良的展会项目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企业对效益良好的展会需求不减,部分专业度高的展会面积受影响相对较小,甚至反而需要扩大展览面积。整体上看,疫情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大浪淘沙的效果,为市场保留了优秀的展会项目,这也是许多地区平均展会面积不降反升的原因。

  疫情对不同行业赛道的展会项目影响也不尽相同。2020年,商业服务、文化艺术、出行工具、食品烟草及休闲娱乐行业的展会受到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减少的展会数量均超过70场。展会的数量、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减少的行业领域为商业服务类展会、物流运输类展会。物流行业和文化艺术行业展会数量缩水超过50%。相较而言,消费类、制造业、生物医疗类展会在2020年排名有所提升,这类企业也以事实证明在过去一年中,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发展力量。此外,防疫题材的展会应时而生,带动了安全防护主题展会的发展。

  趋势展望

  1、行业复苏:2021年底前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疫情常态化后中国经济恢复速度全球领先,2020年中国GDP实际增速2.3%,是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规模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占全球17%以上。中国经济的复苏,有赖于对疫情防控措施的坚决落实。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对比各月最后一天现有确诊病例与展会举办情况,经过有针对性的隔离管控治疗,2020年5月全国疫情得到良好控制,全国整体疫情防控进入了常态化阶段,经济逐步回暖的同时也成为展会恢复举办的关键时间节点。

  国际各经济组织预测,全球的经济复苏取决于病毒和疫苗之间的竞赛,以及世界各地卫生危机的缓解程度。在我国国内,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自2020年底起就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测,我国将在2021年底、2022年初实现70%到80%的疫苗接种率,基本实现群体免疫。根据目前疾控中心每日疫苗接种数量进行测算,这一覆盖率或最早在2021年第四季度前实现。相对应于疫苗覆盖率的增长,预计国内会展业市场将在2021年下半年初,实现50%以上的恢复,在第四季度基本实现恢复,国内商务旅行将在2021年底前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在国际展会方面,随着我国疫情控制的逐渐稳定,以及国际上新冠肺炎疫苗的推广,展会国际参展商、国际专业买家的回流是大势所趋。随着全球疫苗的普及,国际商旅往来最迟在2023年也将逐渐恢复,夏季、秋季也将成为试水恢复国际通航的窗口时期。会展主办机构、场馆方需要相应调整产品组合来应对短期内淡旺季的变化而带来的更多不确定性。

  2、会展企业:战略思考,格局重构,数字化转型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暴露了当前许多会展企业结构的脆弱性,更多会展企业从战略层面思考发展韧性。

  回顾挺过疫情的会展企业,大多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现出了比其他企业更强大的品质:一是内在力量,包括企业决心、效能、勇气、决心和积极的态度等;二是拥有一个较为健康和稳定的人力、财务保障系统,为企业获取了宝贵的自救缓冲时间;三是善于运用密切的联系,通过团结上下游企业以及有竞争合作关系的伙伴,在危机中紧密联系、团结力量,通过整合生产要素等方式积极自救;四是有快速解决问题能力,在将风险危害降低到最小的同时,能够做到放眼长期发展,在危机中创新和发现新机会。这些保护因素就会和危险因素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促使企业可以从逆境中恢复并保持良好的状态。

  经过疫情和市场双重洗礼的会展业,必然迎来产业格局的重构。品牌化、数字化、多元化融合发展将是会展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2020年展会项目经历一轮洗牌,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薄弱的展会项目被淘汰,而更为优质的展会项目通过合并办展、优化内容结构、双线办展等模式,提升了展会的品牌效应,获得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了会展业对数字化的理解,企业开始从战略层面的高度谋划数字化发展。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线下展会重启,会展企业开始意识到,会展业的数字化进程,带来的变革或许不仅局限于展现形式上的创新,而是如何运用好数字化这一新“武器”,从企业战略层面做好构架与布局。会展企业从最初对云展台、线上会议、直播技术这些展会数字化呈现形式的聚焦,逐渐开始转向布局发展智慧物流管理、客商大数据中心、数字营销推广、数字化信息服务等“智能硬件”的升级。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入局也让会展企业意识到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是当前每个会展企业都要考虑的重大问题。目前,会展市场对信息软件的需求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这也体现出会展企业对展会数字化的理解与思考是在不断深入的。

  3、会展场馆:场馆建设如火如荼,场馆服务精雕细琢

  2020年全国会展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但会展场馆的建设如火如荼,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大量展会活动停办、延期或取消的情况下,仍有18座展览场馆于2020年启动开工建设。大规模大体量场馆的投用也成为2020年的一大特点。2020年我国新投入使用场馆数量减少,仅5座,但规模体量普遍比2019年增大,新增室内展览面积总和达到73万平方米。其中有两座场馆室内展览面积超10万平方米,最大场馆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展览场馆资源储备。

  除了场馆供给量的进一步提升,多元化经营、精细化管理也成为疫情期间场馆生存的重要手段。传统模式下,展览场馆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场租、服务或者自办展,对大型展会的依赖程度很高。疫情常态化下,各大场馆面临线下展览业务突然中断、线上展会项目蚕食市场的双重生存压力。如何将展馆传统意义上的展示功能和利用率进一步扩展,通过不同的业态组合形成新的盈利模式,成为各大场馆思考的问题。

  4、“十四五”规划为会展业发展指明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下称《纲要》)明确提出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为主的发展方向,会展业在拉动内需、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起到愈加重要的作用。

  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下,扩内需、促消费成为各地当前和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多样化的展会形式将成扩大内需的新增长点。各地都在不断深挖城市资源,以展会活动为抓手,拉动城市内需。展会的形式也扩大了外延,更加包容并蓄。以“打造新消费节日”、“升级改造新购物打卡地”、“探索新消费增长点”为代表的“三新”业态正在不断释放潜能。此外,会展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也将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提升。随着政府工作报告中“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这一降碳目标的明确提出,展会绿色发展将会落到更实的层面。

在线留言